对三一八惨案感想八十字,对三一八事件的看法

由:admin 发布于:2024-07-07 分类:感悟评价 阅读:42 评论:0

三一八”惨案

年3月18日由李大钊主持,北京人民群众在天安门集会抗议,要求拒绝八国通牒,反对撤除大沽口国防设施等无理要求,当时执政府下令开枪,致使集会人员受伤甚至死亡。起因就是1926年3月12日,冯玉祥的国民军在与奉系军阀作战期间,日本军舰掩护奉军军舰驶进天津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守军死伤十余名。

同时各国派军舰云集大沽口,用武力威胁北洋政府。经过:1926年3月18日,北京发生了“三一八”惨案。天津大沽口事件后, 日本联合英美等八国于3月16日向北洋军阀段祺瑞执政府提出撤除津沽防务的所谓最后通碟,激起中国人民极大愤慨。

刘和珍(1904一1926)女,江西省南昌人,先后就读于南昌女子师范学校、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积极参加学生爱国运动,带领同学们向封建势力、反动军阀宣战,是北京学生运动的领袖之一。1926年在三·一八惨案中遇害,年仅22岁。

段政府又称示威学生为“暴徒”。有回忆者称段祺瑞在三一八之后在家中也吃荤,在其他场合吃素只是与信佛有关。3月18日,段祺瑞及北京国务院通电谓本日惨案乃徐谦等鼓动所致,下令通缉徐谦、李大钊、李石曾、易培基、顾孟余五人。朱家骅、蒋梦麟、鲁迅等几十人也上了黑名单。徐谦等乃避入苏联使馆。

月18日,北京群众五千余人,由李大钊主持,在天安门集会抗议,要求拒绝八国通牒。段祺瑞执政府竟下令开枪,当场打死四十七人,伤二百余人,李大钊、陈乔年均在斗争中负伤。三一八惨案的影响:“三一八”惨案后,举国震惊。

鲁迅笔下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指什么事件?

他制造了,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一八”大惨案。贿选总统曹锟 曹锟1985年投奔袁世凯新建陆军,很快成为“三洋三杰”之外的第三号人物。曹锟作为直系重要头目之一,在直、奉、皖三大派系中左右逢源,先是图谋副总统不成,后又拉拢奉系,打败皖系,最终谋取了直系军阀独掌北京政权。

鲁迅先生历来不赞成对革命事业抱浪漫主义的幻想,多次批评那些认为革命“一个斤头便告成功”的人,指出:“倘若一切都四平八稳,势如破竹,便无所谓革命,无所谓战斗”。 “韧”的战斗首先表现在他的坚定勇敢、义无反顾。他在《纪念刘和珍君》中称(中华民国十五年)3月18日是“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

这时鲁迅毅然旗帜鲜明地同李大钊并肩战斗,写下了《可惨与可笑》、《纪念刘和珍君》等文章,称“三一八”是“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对敌人的暴行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对死难烈士表达了深切的哀悼,同时还高度赞扬了李大钊那种临危不惧的精神。“三一八”惨案后,李大钊和鲁迅相继被段祺瑞政府通缉。

”(朱自清《闻一多全集·序》)黑暗中隐藏着光明,绝望中蕴蓄着希望。这就是闻一多爱国主义思想的辩证法,也是其爱国诗的力量之所在。这首诗在艺术上采用了象征的手法,对“恶”的歌咏,受到法国象征派诗人波德来尔《恶之花》的影响。这首诗在艺术上最主要的成就还在于对于新格律体诗体的创造。

用鲁迅自己的话来说,他是经历了“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在《朝花夕拾》的“小引”中,我们隐约可以感到,鲁迅当时的心境并不好,纷扰芜杂,甚至带着强烈的虚无与悲观: \r\n 我常想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然而委实不容易。目前是这么离奇,心里是这么芜杂。

相关阅读

评论

精彩评论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