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辱母杀人案反思,关于山东辱母案总结

由:admin 发布于:2024-06-24 分类:感悟评价 阅读:34 评论:0

山东辱母杀人案的详情

1、审判书证人证言清除得很:再者就是媒体报道(中青在线转载法制日报“重磅!聊城辱母杀人案一审判决书全文披露”)血案是2016年4月14日晚上10点多发生的。不过,案发前大约6小时,苏银霞所任法定代表人的山东源大工贸公司大院已不平静。

2、因为此事刺死辱母者,于欢还先后多次被判刑,最后改判5年,2020年11月8日,于欢才得以释放出狱。对于杀人犯,很多人从内心是感到厌恶的,愿意过多提及,但于欢的情况有所不同,他是为了保护自母亲。

3、东汉时期讲究孝道,因此很多刺杀“辱母辱父者”当事人被宽大处理。也是在山东——当时属于青州府安丘县(今安丘市)发生了一起“辱母杀人案”。当事人毋丘长与母亲一起逛集市,偶遇一个醉汉,醉汉出言不逊,辱骂毋丘长的母亲,言语粗俗,举止轻浮,毋丘长气愤之下,失手将醉汉打死,畏罪潜逃。

4、于欢出狱后表示想好好把握今后的生活。据悉,11月18日上午11时多,26岁的山东“辱母杀人案”当事人于欢获减刑提前出狱。这个消息让很多人感到意外。“于欢家人打电话告诉我,他昨天通过减刑出狱了,听到这个消息很高兴也很突然。”于欢案的代理律师殷清利称。但他有过预感。

5、在之前的一审判决中于欢被以故意伤害罪判处无期徒刑。于欢不服,提起上诉。于是在27日上午,备受关注的山东辱母杀人案在山东省高级法院二审开庭。于欢称,自己当时处境危险,自己的行为属合理自卫。

对辱母杀人案的看法和见解作文

1、因此案件审判时法官对于案件的证据分析和情境处理很重要。人是一团生物化学反应的肉疙瘩,大脑中发生的事情,内心的体验都那么随机,仅凭那些条文根本涵盖不了。法官要结合生活中的基本认识来判案,并且恰当的运用情理,体验受害人当时所处的生存情境。

2、而且大家都知道于欢的辱母杀人案,并不是他的过错,他是正当防卫而冲动,才造成的局面。他出狱后也是有难处的,想要重新建厂,但是缺乏资金,况且对这个社会毕竟脱离了一段时间所以需要去适应,但他第一的想法就是在春节之前给拖欠工资的员工发放工资,即使还不清,他还说要把工厂在建起来挣钱,还钱。

3、现在已经说不清了,辱母案,昆山龙哥反杀案,实际上司法机关迫于舆论压力,已经对原来较为严格的正当防卫标准做了扩大化解释。当时就有专业人士指出,此例不可开,否则日后会有空子可钻。现在女兵杀人案不正在扯着么,到底算不算正当防卫。

4、社会上的争议 由于辱母杀人案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弊端,而且存在着一定的法律和道德的界限,因此这起案件众说纷纭,大家的看法也都不一样,因此会掀起社会各界的议论,至于不同的议论结果肯定有不同的议论意义。

5、再次,长期以来大众对警方表现的失望,一并裹挟到了本案中。当于欢把求援的希望放到警方身上时,他们内心是期待警方帮助他们脱困的,哪怕是暂时的。但是,警察既没有带走杜志浩们调查,又没有将于欢母子解困,其处置缺陷和实际后果,与于欢杀人间是否构成因果联系,一审法院选择性地忽略了。

6、辱母案从一审的无期徒刑改为终审五年有期徒刑,最高人民法院政治部副主任、新闻局副局长林文学说:“法院坚持认真倾听群众呼声、回应关切,严格依法审判,最大限度地坚持司法公开,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对于欢辱母杀人案”你有什么感想?

1、依法治人当年辱母案这件事情在社会上面引发了不小的轰动,很多人都表示如果把自己换作是于欢的那个位置可能会做出和于欢一样的选择。于情方面,每个人都能够理解于欢当时的内心感受,但是于法方面于欢做得的确是不对的。

2、我觉得虽然于欢可能情绪有点过激,但是是在积压了很久,而且对方做出了非常过分的行为之后造成的,有情可原。凡事都有前提,这也暴露了法律在人情方面的考量。

3、根据《南方周末》报道,2016年4月14日,在山东发生了一起辱母杀人案。女企业家苏银霞借款后无法偿清欠款,遭致辱骂、殴打、限制人身自由和露出下体等暴力催款行为。苏银霞的儿子于欢因无法忍受追债人对母亲身心的欺辱,用水果刀乱刺,致一人休克死亡,其余三人受伤。

4、当时辱母案发生时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所有人都在惋惜于正为了保护自己母亲的尊严而杀人,辱母杀人案想必大家都有一定了解,过程如何我就不赘述了,结果是于正判刑。一时之间掀起了一股对司法机关对警察的声讨热潮。但我想说一些不太一样东西。

5、嫌疑人于欢(或被害人于欢及其母亲),被害人(或嫌疑人)放高利贷的。于欢角度出发谈及伦理道德,个人意见认为于欢做的很对,警察到场后并没有立即组织犯罪只是口头劝阻然后出去探明情况,我认为于欢在警察离场后拿出刀来正当防卫无错。

6、于欢辱母案被认为是防卫过当。根据电视剧《底线》里的剧情,确实有于欢辱母案这个案件的原型。于欢于2017年5月作出判决,将其从故意伤害转为防卫过当,从无期徒刑变为5年监禁。这可以说是中国法律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事件,以后的几年,对许多同类案件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关阅读

评论

精彩评论
二维码